(資料圖片)
古樹名木是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活的見證者,保護好首都古樹名木,對于維護古都風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石景山檢察院從北京日報報道中發現古樹保護線索,依法能動履職,推動轄區眾多古樹名木得到妥善保護。
《北京日報》去年10月13日刊登通訊《聽,百年古樹在呼救》,報道石景山區有一棵300多年樹齡的古槐樹生存狀況堪憂??吹綀蟮篮?,石景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主管副檢察長楊秀莉要求第五檢察部根據報道情況,及時研判檢察履職的切入點,切實推動古樹名木保護。
第五檢察部檢察官于濤隨即與同事到現場查看。“這棵古槐位于石景山區石門路與石門南路交叉口,樹冠直徑十多米,拓寬道路后,相關部門為這株古樹在路中央圈出一小片綠地。樹池深近2米,古槐半截樹干藏在樹池里,樹皮大面積脫落,近半側樹冠都已干枯,陷入‘半死亡’狀態。”返回途中,他們又發現某村村口有兩株掛有“二級古樹”銘牌的古樹樹根處堆放著大量生活垃圾,生長環境惡劣。
楊秀莉建議立即排查全區相關情況,第五檢察部向該區相關單位發出《關于確認我區部分古樹保護管理情況的函》,在確認上述三棵古樹情況的同時,要求相關單位提供轄區內全部古樹名錄臺賬信息。近兩個月走訪發現,有兩個街道共13株古樹周邊均存在大量建筑渣土、生活垃圾傾倒堆積的情況。
今年4月,于濤分別向主管部門和相關屬地街道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主管部門加強轄區范圍內古樹保護責任制的組織落實,及時更新古樹信息臺賬,明確具體管護責任單位,加強日常檢查;建議屬地街道依法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進行處罰,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或個人采取有效措施,恢復良好市容環境衛生狀態。
上月,石景山區檢察院相繼收到各行政機關有關古樹環境治理情況的書面復函,于濤與相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實地查看整改情況。報道中的那棵古槐樹已派專業人員進行了搶救性復壯,樹況正在慢慢好轉;其余古樹周邊的垃圾與渣土已全部清理干凈,相關部門對附近裸露的地面進行了苫蓋,暫未掛牌的古樹也通過修建圍欄、懸掛古樹名木保護須知牌等進行提示和保護。
熱圖推薦
大貨車為避讓變道車輛撞向橋墩 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提升農作物秸稈利用效率 西洋店鎮積極探索秸稈利用
倡導夜間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與自然和諧共生
貝佐斯將于第三季度辭去亞馬遜首席執行官 擔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