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鑫 陳曉馳 蔣文俐 施雯
癸卯兔年新春檔,錢江晚報推出了“奧運冠軍給您拜年”(點擊閱讀專題報道)太極健身欄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邀請2008北京奧運會太極全能冠軍崔文娟、世界武術冠軍俞特,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演練太極五禽戲。
今天,冠軍夫婦來到良渚網紅景點鹿苑打卡,他們和最萌小鹿互動,跟大家分享的是五禽戲中的鹿戲。
五千年前甚是更早時期,鹿在浙江的分布普遍而廣泛,是史前時代,浙江先民狩獵采集經濟中最常見的一個對象。
鹿科的動物,有麋鹿、梅花鹿、獐、麂等。良渚古城里狩獵的鹿科動物中,最多的是梅花鹿。
浙江梅花鹿有自己的名字,它們叫華南梅花鹿,現在主要生活在天目山清涼峰的保護區內。
古良渚人掌握了一定狩獵技術,比如梅花鹿在哪里棲息,他們會去蹲點,用石頭做的箭鏃或者石頭砸射過去,捕獲獵物。
從野外辛苦獵獲來的鹿,除了食用,人們也會用鹿角、骨骼等制作工具。
古良渚人掌握了鹿角的退換規律,梅花鹿的角是春季脫落,麋鹿的角是冬季脫落。到了季節,他們就會去野外撿拾鹿角。
鹿角比大部分的動物骨骼要堅硬,可以打造成縫制獸皮衣物、編織植物纖維、制作箭鏃的工具和零部件。
鹿的骨骼中有兩塊骨頭,是比較容易被人工利用的,那就是修長且厚實的掌骨和跖骨。
不僅是良渚時期,在浙江,河姆渡、馬家浜文化遺址中都有鹿骨制品的發現,古人會用它們來制成錐子之類的小工具,為穿孔縫合所用。
良渚文化時期與動物資源相關的主要是飼養和漁獵,從古城鐘家港古河道的考古發現來看,獵獲物中鹿的數量是最多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熱圖推薦
大貨車為避讓變道車輛撞向橋墩 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提升農作物秸稈利用效率 西洋店鎮積極探索秸稈利用
倡導夜間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與自然和諧共生
貝佐斯將于第三季度辭去亞馬遜首席執行官 擔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