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出臺《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開展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實現氣象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到2025年,氣象為農服務供給能力和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糧食生產全鏈條氣象服務基本實現數字化,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體系更加完善,氣象、農業農村部門合作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到2035年,氣象為農服務實現智能化,部門合作深度融合,實現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全覆蓋,氣象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食物安全、特色農產品生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方案》制定四方面共12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農業生產氣象服務,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做好農業生產全鏈條氣象保障,發展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的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技術,提升人工增雨抗旱防雹作業能力;做好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防治氣象保障,提升農業防災及病蟲害精準防控能力及農業防災水平;提升國內糧食產量時空精細化預報能力,做好農業生產關鍵期產量預測和重要農產品供需平衡表會商服務;建立全球糧食安全氣象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提升全球糧食安全氣象風險決策服務能力。
二是強化特色產業氣象服務,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特色產業氣象服務水平,統籌規劃、共同投入,建設特色農業氣象觀測裝備,推進數據共享共用。加強海洋漁業安全氣象服務,提升漁船、海上養殖設施風險預警與自救互救服務能力;強化畜牧業發展氣象服務,實現牧草發育期動態監測和關鍵發育期預報,開展畜牧業氣象災害綜合風險預警和防控服務。
三是強化智慧平臺建設,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和影響力。開發完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全覆蓋;聯合建設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開展基于位置、基于影響的農業氣象災害動態監測預報預警服務。
四是圍繞強化聯合科研攻關,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科技含量。聯合開展農業氣象技術研究,提升農業氣象觀測裝備自動化能力和水平,推動農業氣象類科技創新平臺發展;聯合開展中長期氣候變化影響及農業適應性研究,提出區域農業氣候資源高效利用和風險防范總體策略;聯合開展農業氣象保險研究與服務,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效率,探索農牧業生產風險托底保障氣象服務模式。
《方案》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金保障,強化隊伍建設,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作者:劉丹?責任編輯:欒菲)
熱圖推薦
大貨車為避讓變道車輛撞向橋墩 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提升農作物秸稈利用效率 西洋店鎮積極探索秸稈利用
倡導夜間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與自然和諧共生
貝佐斯將于第三季度辭去亞馬遜首席執行官 擔任董事
最近更新